古玩收藏投资技巧

logo

免费注册

艺术收藏首页 - 美在新闻 - 艺术收藏

古玩收藏投资技巧 发布于:2015-06-07 15:36



    古玩艺术品投资近年来被炒得火热,拍卖市场上古玩字画身价屡创新高,很多人对投资古玩的兴趣大大增加。专业人士如何看待古玩界投资热?普通投资者投资古玩有哪些风险?古玩投资又有哪些变现渠道?

    华夏典当行艺术品首席典当师胡平介绍了古玩收藏和投资要领,并与大家分享了淘宝心得。


    古玩指的是什么?


    “古玩,古即是古代,表示年代久远;而玩应该理解为品评、鉴赏。因此,古玩应该是指文雅而又有品位的器物,即古代遗存下来的珍贵物品的通称。”胡平介绍。

    胡平说,明代以前,人们把珍贵的古物称为“骨董”。由于“骨”和“古”同音,所以人们把“骨董”也叫“古董”,“古玩是清代开始流行的一种叫法。”

    “古玩并不是普通商品,其价值只被部分市场所认可,”胡平介绍,古玩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只能在小部分人群中流通,因此很多刚接触收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古玩入手容易出手难,而且越着急越卖不上价。

    胡平表示,新入门的藏家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对自己的藏品期望值过高,“很多人都是参照各类鉴宝节目的估价,而对业内人士来说,这些节目中给出的估价大部分偏高,甚至离谱。”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新藏家说起自己的藏品,动不动就有上千年历史,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多古代物件流传下来?”胡平认为,目前传世的古玩以清朝中晚期为主,再往前就很少了。


    收藏古玩如何捡漏?


      收藏古玩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以低价买到价值非常高的东西,行话叫“捡漏”;目前的古玩市场别说捡漏,就是以正常价格买到一件对的东西已很难得,所以新藏家千万别抱着捡漏的心态去买东西,否则极容易上当。

      古玩收藏比的是眼力、知识,如果你的知识比卖家还丰富,眼光比卖家还准,那就有可能捡漏。“现在很多人说潘家园买不到真东西,但我每次去多少都能有点收获。”

   买瓷器别总想着各类官窑,在市场上买到官窑瓷器的机遇几乎等于零,不如多看看清代晚期民窑的精品瓷,价格不贵。

    目前古玩品种中捡漏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杂项类收藏,比如竹木牙角、景泰蓝、漆器、鼻烟壶等,正因为杂,所以谁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容易产生捡漏和卖漏。

     海外一些中国人请外国人经营古董行 冒称是祖传真品 其实都是新仿品

     艺术品“海归货”大热,在即将来临的秋拍潮中仍是重头戏,淘宝活动应运而生。近日有媒体报道,有的“境外游”已被包装为“淘宝行”,旅游者目的只为参加艺术品拍卖会和参观艺术区,甚至“抱团扫货”。

    不过,市场行家们就纷纷表示,这种“寻宝”并非特例,广东也时有行家结伴外出找货,但无成潮流或主流可能;并提醒普通收藏者,海外市场确有机会,但是自己不具备专业水平或者没有专业人士辅助的买家不要盲目追风。

    “我认为这种‘抱团扫货’更多的可能是噱头,内地早有行家外出找货的先例了”,一名拍卖行经营者表示,在10多年前,内地的艺术品机构已经先行,如拍卖行到境外征集拍品,文物店经营者到海外考察寻货等。一开始重点的征集地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中国传统艺术品流散较集中的国家。

      广东市场的行家们相对低调,没有大规模行动,但是也早有这种意识。海外的大拍卖会上早就出现了内地的买家,即使是现在每年固定的春秋大拍中,也常常有买家一掷千金买得心头好。


    坚持自己的风格

    张仃藏画、董桥藏画、李傅铎若藏画都印证了一条特别值得推广的收藏经验,那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经营自己的收藏。如张仃藏画,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收藏,但可以看出他的审美倾向与人脉。圈内人也有他这样的机会,著名的如王世襄、黄苗子等都是这样。又如李傅铎若藏画,令人对溥心畲与学生的关系有了深入理解,对人生、对艺术家的人格的有了新的认识与体悟,虽然未必会拍出什么新纪录,但觉得对个人、对公司都很值得。这样收藏的作品可信,会成为亮点。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跟钱无关的往往都是特别值钱的。

    董桥的藏画则几乎每一件都是自己买的,体现了他个人的趣味、好恶与审美经验。之前读过他的文章,现在又看了他的藏品,觉得气息完全是统一的。这就告诉买家,可以通过坚持风格形成自己的收藏。由此她想到,收藏市场不能永远是追捧那几个艺术家,选择那几个角度。


    赝品充斥着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由于真假难分,防不胜防,致使收藏活动充满了陷阱。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一件被视为赝品的拉斐尔油画,近期被鉴定为真迹,价值高达2500万英镑。作品本身没有变化,身价却翻了一万倍左右,这就是真品与赝品的差别,也是制作赝品的利益驱动力。即便是赝品,如果临摹的是名家名作,也可能会获得暴利。2007年,一幅出价1000英磅的伦勃朗自画像赝品在英国拍卖,众多竞拍者在卖家声明是赝品的情况下竞相喊价,匪夷所思地以220万英磅落槌。此画雪藏若干年后再抛出,会有更愚昧或更精明的人自愿上钩。

    中国工艺赝品可以追溯到周代。《韩非子》记录过一个故事,说是齐国讨伐鲁国,胁迫鲁人交出谗鼎。鲁人交出的鼎声称是真品,齐人判定为赝品,双方各持已见,最后不得不请负责礼乐的官员进行鉴别。宋元明清都是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作伪的高峰时期。秦始皇的传国玺在五代或北朝失踪,然而仿制品却屡屡现身,不绝于史。直到乾隆皇帝即位,才将伪造的传国玺剔除。2009年,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玉玺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4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这枚玉玺一直藏在北京故宫,何以在伦敦拍卖?奇怪。

    古代赝品的作用不全是负面的,它具有传播功能。不仅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和顾恺之《洛神赋图》都是宋代摹本,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有人考证也都是宋人手迹。由于传播手段的空缺,许多私家收藏的古代杰作被埋没了。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漆奁画,画面柳树随风飘荡。由于奁盒藏在深闺,无人知晓,艺术家的匠心被埋没了几百年之后,才重新出现树枝随风飘荡的画法。唐宋时期的名作流传到明末,经眼的画家只有几十人。这使得古代书画不容易及时地产生影响,因而摹本的作用不能低估。即便临摹走样,只要有品位便有价值。一些人认为,传世的《兰亭序》不仅不是王羲之的原作,甚至不是王羲之的书风。有关争论差不多已经变得无所谓了,有所谓的是其秀美书风既成事实地影响了中国书坛一千多年。宋代以前的名家字画,很多都是借助仿品和赝品来支撑的。正是有了仿品和赝品,扩大艺术的传承面才成为可能,古代书画艺术才不会失之于抽象飘渺。在国外,这种情形同样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勃朗展厅,有不少平庸的画面是代笔或摹本。其作用在于补壁,让不懂油画的观众在展馆拥挤的时候都有看的对象。

     以藏养藏是时下很多收藏爱好者的主流理财方式。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理财法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在以藏养藏的道路上行走,有一套理财方式,即\"五字经\:

    一曰\"换\"。藏品到手后,要经常与藏友交流、沟通,在发展\"人脉\"、扩大收藏源的同时,也通过交换藏品,在不动钱的情况下,达到互通有无、丰富藏品的目的。近年来,我通过交换藏品,在连环画、瓷器、钱币、烟标、古籍等收藏领域小有斩获,藏品遍及全国各地。换,可以使收藏者节省时间、精力和钱财,\"货换货,两头乐\",古语诚哉!

    二曰\"让\"。让分两种情况:一是让双。一种藏品有两件(套、只),便可以卖出一件(套、只);二是让余。有些藏品,如连环画,因发行量较大,往往同一本连环画在藏家手中有多本,这就可以适当地转让几本。我曾将自己收藏的五套款式、质地、年代相同的太师椅转让三套,用转让得来的钱进行煤雕收藏,又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收藏领域。让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对面交易,可以是网上交易,也可以委托交易。

    三曰\"拍\"。对一些富余的藏品,我每年都要委托拍卖行或参加拍卖会,将它们拍卖出去。参与拍卖的好处是:一则可以辨别藏品的真伪和身份,因为不论是拍卖行还是拍卖会,均有专业人士甚至是收藏大师把关、掌舵,藏品过眼后真伪立辨;二则可以比在网上交易、委托出售、面售等方式多获得回报。多年的参拍经验:但凡拿到拍卖行、拍卖会的藏品,售价均比面售高出数倍或数十倍。去年6月,笔者一好友将珍藏多年的一柄汉剑委托武汉某拍卖行拍卖。此前曾有人在网上出价2万元购买,拍卖会却拍出了4.7万元的高价,令那位仁兄欣喜若狂。

    四曰\"补\"。补包括补残、补缺、补漏、补新。有些藏品,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出现\"残疾\"现象,影响了品相和价值。补残后,收藏价值会提高很多。成套、成系列的藏品如果缺失了其中的一部分,其收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若配全集齐,有时价格能翻数十倍。一位好友收藏的一套1956年版的《水浒》连环画,只缺了其中的三集,结果只能卖到1200元;可他配全后,那套《水浒》在网上竟然卖到了8000元!这种价格反差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惊喜。有些藏家因对藏品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细节收藏,一旦补上漏,藏品价值就会扶摇直上。如太平天国时期的钱币,很多藏家认为这个时期只发行了\"圣宝\"钱,殊不知除此之外,还有\"套子钱\"、\"小平钱\"、\"镇库钱\"、\"大花钱\"等。如果将这些\"天国币\"集齐配全,那么收藏价值可就蔚为壮观了。

    五曰\"扩\"。扩即不断扩大自己的收藏领域和收藏范围。因为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收藏市场的日益繁荣,收藏领域也不断细化,收藏门类将会更多,藏品也将会更丰富。这时若及时扩充自己的收藏范围,就等于抓住了机遇,为自己开辟了新的财源。有些藏家别开天地、独辟蹊径,自己闯出了一条新的收藏天地,为世人认可后,他便成为这片收藏领域的创始人和富有者。

    以藏养藏的理财方式并非放之四海之皆准,也是因人而宜、因藏而异的,"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正是由于它的多元性质,才使得大多数藏家得以要以藏养藏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孟庆利报道:中国素以陶瓷蜚声海内外,现今不少人都想收藏古陶瓷,却又不知如何入手。华夏古董研究会会长伊有成,以自身经验向记者讲述了收藏古陶瓷的“三部曲”。

    第一步:初学阶段

    初学者首先要研读《中国陶瓷史》或冯先铭著的《中国陶瓷》、耿宝昌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以及其他有关古陶瓷鉴定的书籍,了解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古陶瓷鉴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参加古陶瓷培训班,对古陶瓷鉴定的方法和技能有所了解和认识。

    “古玩界中师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还要选定一位对古陶瓷有一定鉴定水平和人品较好的师傅,在师傅的陪同和认可下,买一些正确的古陶瓷标本,利用这些标本好好练习识别真品和仿品的眼力,这是练好基本功的重要一关。”伊有成说。

    第二步:提高阶段

    “初步掌握了古陶瓷的鉴定方法和技能后,要走进古玩市场,在古玩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提高自己的眼力。”

    伊有成介绍,在这个阶段是交学费做多的阶段(买错东西),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每买一件东西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要多请师傅指点。

    “要多看实物,多去参观博物馆和有关陶瓷的展览,多看老收藏家手上的藏品,还要多去各古窑址考察;要多记各窑口,各朝代古陶瓷的特征,如古陶瓷鉴定的十个要点(胎体、釉质、形制、工艺、纹饰、款识、重量、颜料、气味、声音);再要多想,即多想古陶瓷的发展演进过程和它的传承关系。”伊有成表示。

    第三步:收获阶段

    “这一阶段就要去收藏一些好的藏品。”伊有成说,“要收藏一些自己喜爱的、文化品位较高的、值得欣赏和把玩的藏品,也要注意收藏一些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档藏品。”

    “古陶瓷鉴定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另外,考古资料又不断有新的发现,鉴定的依据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所以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古陶瓷收藏家。”

 近两年,随着艺术市场的回暖,字画的投资收藏又成为了市场的热点。然而,要在投资字画取得实效,需要财力、眼力和机遇。所谓财力指的是经济实力。由于名家字画在市场上一般售价较高,即使在世的中青年画家,其价格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当然,光有财力还不行,还需要眼力,眼力的高低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鉴别真伪,二是鉴别优劣,三是鉴定价值。其中鉴别真伪难度最高,风险最大,因为一纸千金的背后孕含着一张废纸的风险。我有一位朋友,从事建材生意赚了不少钱,于是便在当地市场上购进了程十发、唐云、黄君璧等大家的作品,后经鉴定都为赝品。去年,郑州一家私营企业邀我去看老板收藏的石鲁作品,这些作品是老板花30多万元买的,结果全是赝品,且仿作水平很低。不过,这位老板不死心,将这些画拿到朵云轩鉴定,结果结论一样。从此,该老板的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挫折。至于眼力的提高又决非一朝一夕,需要投资者平时多看、多读、多听、多比较。所谓多看,是指多看名家真迹,可到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举办的画展中去参观,只有多看名家的真迹,才能对画家风格和特点了如指掌。所谓多读,指的是多读画论、画册、画史及画家生平,可增加自己的鉴赏知识面。所谓多听,指多听专家的意见,避免重复别人的错误。所谓多比较,就是将名家真迹与赝品比较,可提高识别真伪的能力。

  古陶瓷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收藏者还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收藏为社会作出贡献。

    经验技巧

    古陶瓷收藏的类别,可以分综合性、专题性、题材性、工艺性、专题加题材性。综合性面最广;专题性可以按照窑口收藏,也可以的按照某一个断带 收藏;题材性根据古陶瓷上画的花鸟、山水、人物种类收藏;工艺性按胎装饰和釉装饰收藏,胎装饰又有贴花、印花、划花、堆塑,釉装饰又可分为单色瓷(点彩、 绘彩)和彩色瓷(五彩、斗彩、粉彩),元以后的青花和彩瓷就是彩色瓷;专题加题材性的,比如前面说到的陶思安,就专门收藏清三代人物罐,清三代是专题的, 题材就是人物罐,这样收藏有个好处——很专,这样收一般很难碰到假的,收的时间长,也就有经验了。

    关于技巧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可以归纳为5个字:“望、闻、问、切、地”。

    “望”——什么叫望?就是要看。现在很多收藏者也不去看,只要人家推过来就收下,他认为对的就不屑到博物馆去看,也从来不看相关书籍。我建 议收藏者要到两方面去看:一是到各大博物馆去看,去国有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不论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区级)都可以;二是看书,涉及 艺术品投资书籍很多,一类是图录方面的书,一类是有价值文字(文献)书和论文,如有台湾故宫月刊和文物、考古月刊。对初学者重点推荐四本书(见附),这是 解决收藏者的世界观。

    我觉得看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看,就根本不懂一些知识,没有知识又怎么能搞收藏。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有收藏者和我说,他收藏了这么多 年,花了几百万,一次博物馆都没去过,结果拿到我们博物馆来鉴定,一箱一箱都是假的。如果你玩的是赝品,那是一种对文化的玷污。通过看,可以解决世界观的 问题。

    “闻”——闻就是听,这是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听有音之音(杂音)者聋,要听有真才实学者。什么应该听,什么不应该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问”——问是求教,搞古陶瓷收藏的天生不是有这个那个本领,有问题要对症下药、对症对人请教老师,要问知情人。比如耽宝昌是青花、彩瓷鉴定的专家,而对越窑和龙窑瓷就不一定是顶级专家,而浙江的专家在这方面就是强项了。顶尖的专家也只懂得几个门类,要实事求是。

    “切”——切就是要实践。收藏古陶瓷绝对不能纸上谈兵。我去帮人鉴定,对方先给我看书,跟书上对都是一模一样的。他根本不知道,书印出来的 时候色差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收藏古陶瓷的人一定要有实践,要多看博物馆里的东西,多看一些大收藏家的东西,要多去比较规范的拍卖行看看。收藏者之间要多 交流,不要私藏或密藏,这是解决收藏者实践科学判断能力。

    “地”——地指的是本地。要从本地熟悉和可借鉴(各大博物馆)文物艺术品入手。这是我这几年通过与社会上收藏者的广泛接触、调查的总结。本地的东西往往都 收藏很好,但是一出本地,很多很多都是假的。比如在昆明,当地藏家拿出了龙泉瓷,那是假得不得了的东西,他都作为真品放在那里。这是因为昆明那边没有龙泉 窑,他们不能在博物馆借鉴到真的东西。这个品种在浙江收藏就很容易,因为越窑在省内各大博物馆都有。当然,收这类东西也还是要谨慎。

 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海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八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觉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无绝对标准。

 


本文来源:来自于网络

    合作伙伴

热线电话:400 990 6632(7x24小时) 客服QQ:2764593604

©美在网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工信部备案 沪ICP备14039525号